一、靜電放電檢測的核心目標
二、核心檢測項目及方法
1. 直接接觸放電測試(Contact Discharge)
- 目的:模擬人體或金屬物體直接接觸設備導體時的放電場景。
- 方法:
- 使用ESD模擬器(如靜電槍)對設備的金屬外殼、接口、按鍵等導體部位施加放電脈沖。
- 測試等級:通常為±2kV至±8kV(依據設備類別調整)。
- 放電次數:每極性至少10次。
- 關鍵參數:脈沖波形(上升時間≤1ns,峰值電流可達30A)。
2. 空氣放電測試(Air Discharge)
- 目的:模擬人體接近非導電表面(如塑料外殼)時的放電現象。
- 方法:
- 靜電槍電極靠近設備絕緣表面(如屏幕、接縫處),間距≤1mm時觸發放電。
- 測試等級:±2kV至±15kV(醫療設備要求更高)。
- 注意事項:需考慮環境濕度(通常控制為30%-60% RH)。
3. 間接放電測試(Indirect Discharge)
- 目的:評估設備對附近物體放電產生的電磁場干擾的耐受性。
- 方法:
- 水平耦合板(HCP)和垂直耦合板(VCP)模擬電磁場耦合路徑。
- 對耦合板放電,觀察設備在耦合場中的功能表現。
- 測試等級:±2kV至±8kV。
4. 電壓水平測試
- 目的:確定設備的實際靜電敏感閾值。
- 方法:
- 逐步升高放電電壓,直至設備出現功能異常(如復位、數據錯誤)。
- 記錄失效電壓值,用于設計改進。
5. 防護設計驗證
- 核心內容:
- PCB布局檢查:ESD保護器件(TVS二極管、壓敏電阻)的位置是否靠近接口。
- 接地連續性測試:設備外殼、金屬部件的接地阻抗(要求<1Ω)。
- 絕緣材料評估:表面電阻率是否達標(防靜電材料通常為10?~10?Ω)。
6. 環境適應性測試
- 場景:
- 低溫/低濕環境(如-20℃、15% RH):靜電更易積累,驗證設備在極端條件下的ESD表現。
- 高溫高濕環境(如40℃、75% RH):檢驗防護材料的穩定性。
三、測試標準與設備要求
- 國際標準:
- IEC 61000-4-2:規定了測試波形、等級和判定方法。
- ANSI/ESD S20.20:針對電子制造環境的靜電防護體系。
- 主要設備:
- ESD模擬器(需符合IEC 61000-4-2波形要求)。
- 靜電電壓表、接地電阻測試儀。
- 屏蔽室或電波暗室(減少外部干擾)。
四、失效分析與改進
- 典型失效現象:
- 通信中斷、屏幕閃爍、程序卡死。
- 硬件損壞(如IC擊穿、電容燒毀)。
- 改進措施:
- 增加ESD保護電路(如RC濾波、瞬態抑制二極管)。
- 優化結構設計(避免放電路徑指向核心元件)。
五、實際應用案例
- 接觸放電:對USB接口、SIM卡槽施加±4kV放電。
- 空氣放電:對屏幕邊緣、揚聲器孔施加±8kV放電。
- 監測通話、觸控等功能是否異常。
- 問題:PLC模塊在±6kV接觸放電后重啟。
- 改進:在RS-485接口增加TVS陣列,接地優化后通過±8kV測試。
六、總結
轉成精致網頁
上一篇:電氣和電子設備工頻磁場檢測下一篇:船舶電氣和電子裝置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0
16
15
16
17
21
15
17
17
14
19
19
22
17
17
17
18
23
18
16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