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鉆石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合成鉆石檢測技術解析與檢測項目詳解
隨著合成鉆石技術的飛速發展,目前人工培育鉆石已能在外觀與物理性質上高度接近天然鉆石。根據國際珠寶協會(IGI)統計,2023年合成鉆石在珠寶市場的占有率已達15%,且年增長率超過30%。這一趨勢促使檢測技術快速迭代,專業檢測項目已從傳統的肉眼觀察發展為多維度科學分析,涵蓋光譜學、晶體學、電子顯微技術等交叉學科領域。當前主流實驗室主要通過以下六大核心檢測項目進行精準鑒別。
一、紅外光譜分析(FTIR)
通過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檢測鉆石中氮、硼等雜質元素的吸收峰特征。天然鉆石多呈現Ia型氮聚合態(1282cm?1特征峰),而CVD合成鉆石通常含有孤氮缺陷(1344cm?1),HPHT合成鉆石則可能檢測到硼元素(2800cm?1)。該檢測精度可達99.8%,是區分合成鉆石的核心手段。
二、光致發光光譜(PL)
利用激光激發樣本產生特征熒光圖譜。天然鉆石常見NV色心(575nm/637nm雙峰),而合成鉆石因生長環境差異,可能顯示H3(503nm)、Si-V(737nm)等特殊峰位。此技術對CVD法合成鉆石的鑒別尤為敏感,可檢測到1ppm級別的硅雜質。
三、紫外熒光反應
在長波(365nm)和短波(254nm)紫外線下觀察熒光顏色與分布模式。天然鉆石多呈現藍白色熒光且分布不均,HPHT合成鉆石常見黃綠色熒光,CVD合成鉆石則可能呈現橙紅色熒光。部分合成鉆石還會出現磷光現象(光照后持續發光)。
四、晶體結構顯微分析
使用微分干涉顯微鏡(DIC)觀察晶體生長紋。天然鉆石顯示八面體生長紋(層狀或階梯狀),而HPHT合成鉆石可見立方體生長區,CVD合成鉆石則有典型的層狀生長結構。放大1000倍時可觀察到合成鉆石特有的化學氣相沉積生長線。
五、包裹體特征檢測
通過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分析內部包裹體形態。天然鉆石常見橄欖石、石榴石等礦物包裹體,形狀不規則;HPHT合成鉆石多含金屬觸媒包裹體(鐵鎳合金),呈現三角形或棒狀;CVD合成鉆石則可能觀察到石墨或非晶碳包裹體。
六、導電性測試
使用微歐計測量電阻率。天然鉆石多為絕緣體(電阻>1012Ω·cm),而含硼的HPHT合成鉆石具有半導體特性(電阻103-10?Ω·cm)。該測試需配合其他項目使用,因部分處理過的天然鉆石也可能具有導電性。
隨著CVD外延生長技術的突破,第三代合成鉆石已可實現IIa型純度(氮含量<1ppm),傳統檢測方法面臨挑戰。目前GIA等權威機構正研發時間分辨熒光光譜(TRPL)和陰極發光(CL)等新技術,通過檢測載流子壽命(天然鉆石約20ns,合成鉆石約2ns)實現更精準鑒別。未來,人工智能輔助的多模態檢測將成為行業主流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