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參數/農藥殘留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食品參數/農藥殘留檢測:守護舌尖安全的重要防線
隨著現代農業對化學農藥的依賴加劇,食品中農藥殘留問題已成為關注的公共衛生議題。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因農藥殘留引發的食品安全事件導致超過200萬人健康受損。我國通過實施《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建立了覆蓋710種農藥的58種食品類別的檢測體系。農藥殘留檢測通過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液相色譜-串聯質譜(LC-MS/MS)等齊全技術,可精準識別十億分之一(ppb)級別的殘留物質,為食品安全筑起科技屏障。
核心檢測項目解析
1. 有機磷類農藥檢測
涵蓋毒死蜱、敵敵畏等45種常用農藥,主要檢測農產品代謝產物中的硫代磷酸酯類化合物。該類農藥具有神經毒性,GB 2763規定葉菜類最大殘留限量為0.01-0.5mg/kg不等。
2. 擬除蟲菊酯檢測
針對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12種菊酯類農藥,采用固相萃取-氣相色譜法(SPE-GC)可達到0.003mg/kg的檢測限。特別關注其在茶葉、果蔬中的累積效應。
3. 氨基甲酸酯類檢測
包括克百威、涕滅威等高風險農藥,通過衍生化處理配合HPLC-FLD檢測,靈敏度可達0.005mg/kg。該類農藥在谷物中的半衰期長達30-60天,需重點監控。
新型檢測技術突破
量子點熒光探針技術實現30秒快速篩查,適配體傳感器使檢測成本降低80%。2023年推出的微流控芯片檢測系統,可同時檢測200+農藥參數,檢測效率提升20倍。
標準對照體系
我國標準與歐盟(EC)No 396/2005、美國EPA標準建立對應關系,針對進出口食品實施三重比對檢測。例如草莓中多菌靈殘留,我國限量為3mg/kg,嚴于歐盟的5mg/kg標準。
通過覆蓋種植、加工、流通的全鏈條檢測網絡,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已連續7年保持在97%以上。建立個人可追溯的農藥使用檔案,配合智能化快檢設備的普及,正在構建從田間到餐桌的立體化防護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