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農業設備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設施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發展方向,通過集成溫室、大棚、環境調控系統等設備,實現了作物生產的精準化、高效化和周年化。隨著物聯網、智能控制等技術的普及,設施農業設備的復雜程度顯著提升,其性能穩定性直接關系到農作物產量、資源利用效率及經營效益。因此,設施農業設備檢測成為保障生產安全、降低運營風險的核心環節。本文系統梳理設施農業設備檢測的關鍵項目,為設備選型、維護及標準化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一、環境控制設備檢測
環境調控系統是設施農業的核心,檢測需涵蓋溫濕度傳感器精度、光照強度均勻性、二氧化碳濃度調節能力等指標。重點驗證設備在極端天氣下的響應速度與控制誤差,例如高溫季節通風降溫速率、冬季加溫系統的能耗效率。同時需測試報警裝置的靈敏性,確保異常環境參數能及時觸發預警。
二、灌溉系統性能檢測
精準灌溉設備需進行水肥一體化均勻度測試,評估不同壓力條件下的流量穩定性。檢測項目包括滴灌帶出水均勻系數(CU值)、過濾器雜質截留率、電磁閥啟閉響應時間等。對于智能灌溉系統,還需驗證土壤濕度傳感器數據與灌溉決策算法的匹配度,避免因數據偏差導致的過量或不足灌溉。
三、設施結構安全檢測
針對溫室骨架、覆蓋材料等承重部件,需進行抗風壓試驗(模擬10級以上陣風荷載)、雪載承載力測試(按地區降雪極值設計工況)以及材料耐腐蝕性分析。使用超聲波測厚儀檢測金屬構件的壁厚損耗,通過光譜分析判斷塑料薄膜的抗老化性能,確保結構使用壽命符合設計標準。
四、能源消耗效率檢測
對補光燈、熱風機、水循環泵等耗能設備開展能效比(EER)測定,建立單位產量能耗數據庫。重點監測光伏農業大棚的發電-用電平衡關系,評估儲能系統在連續陰雨天的供電持續性。通過熱成像儀檢測溫室保溫層的熱泄漏點,提出節能改造建議。
五、數據采集與傳輸檢測
物聯網設備的檢測包括傳感器數據采集頻率(≤5分鐘/次)、無線傳輸丟包率(需≤0.1%)、邊緣計算終端的數據處理延遲等指標。需模擬強電磁干擾環境測試通信穩定性,同時驗證云端管理平臺的數據可視化準確性與多設備協同控制功能。
設施農業設備檢測需遵循NY/T 3213-2018《溫室工程質量驗收規范》等行業標準,建議每季度開展常規檢測,設備更新或極端天氣后實施專項檢測。通過建立數字化檢測檔案,可精準預判設備劣化趨勢,為設施農業的智能化升級提供數據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