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流測試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熔體流動速率測試:理解與掌握高分子材料流動特性的關鍵
核心概念:熔體流動速率(MFR)與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
熔體流動速率測試,通常被稱為熔流指數(MFI)測試或熔體質量流動速率(MFR)測試,以及其對應的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測試,是高分子材料(尤其是熱塑性塑料)加工和應用領域中一項至關重要的基礎性能檢測方法。該測試的核心目標在于量化評估熱塑性材料在特定溫度與載荷條件下,熔融狀態時的流動性能。簡而言之,它衡量的是材料在熔融時有多容易流動。
- MFR (Melt Mass-Flow Rate): 指在規定的溫度、施加的規定負荷(砝碼重量)下,熔融材料在10分鐘內通過標準尺寸的口模(毛細管)被擠出的質量,單位為克/10分鐘(g/10 min)。
- MVR (Melt Volume-Flow Rate): 指在規定的溫度、施加的規定負荷下,熔融材料在10分鐘內通過標準尺寸口模被擠出的體積,單位為立方厘米/10分鐘(cm³/10 min)。MVR可以通過MFR和材料在測試溫度下的熔體密度換算得到。
測試原理與標準化方法
熔流測試的原理模擬了材料在加工設備(如擠出機、注塑機)料筒中熔融后,在壓力作用下通過模具流道或澆口的基本流動過程。雖然這是一種高度簡化的剪切流動(主要受剪切速率影響),但其結果與材料的實際加工行為(如充模難易度、擠出產量)存在顯著的相關性。
國際上廣泛遵循的標準主要有:
- ISO 1133: 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標準,詳細規定了測試條件(溫度、負荷)、設備要求、試樣狀態調節和測試步驟。
- ASTM D1238: 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的標準,其核心內容與ISO 1133高度一致,是范圍內最常引用的標準之一。
核心測試設備:熔體流動速率儀
標準的熔體流動速率儀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關鍵部件:
- 料筒 (Barrel): 一個內壁光滑、硬度高、耐磨損的精密金屬圓筒,用于盛裝塑料粒料或粉料并加熱。標準內徑通常為9.550±0.025 mm。
- 活塞桿 (Piston Rod): 一個可在料筒內自由移動的金屬桿,其下端帶有活塞頭?;钊麠U上通常有測量標記。
- 標準口模 (Die / Orifice): 一個可拆卸的、內壁高度拋光且硬度極高的短管狀部件,精確安裝在料筒底部。其標準內徑為2.095±0.005 mm,長度8.000±0.025 mm。口模的尺寸精度和光潔度對測試結果影響極大。
- 溫控系統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精確控制料筒溫度在設定值(如190°C, 230°C等,根據不同材料標準規定),通常要求溫度波動范圍在±0.5°C甚至更小。溫度傳感器(熱電偶)的位置靠近口模上方。
- 負荷 (Weight / Load): 施加在活塞桿頂端的砝碼組合,提供使熔體通過口模擠出的壓力。常用負荷有2.16 kg, 5.00 kg, 10.00 kg, 21.60 kg等。負荷的選擇依據材料類型和預期流動速率而定。
- 切割裝置 (Cutter): 用于在活塞桿下降過程中,定時、自動或手動切割擠出的料條,以便后續稱重或測量體積。
- 計時器 (Timer): 精確測量擠出特定段料條所需的時間,或測量活塞桿移動固定距離所需的時間(尤其對于自動測試儀)。
典型測試流程
- 設備準備與預熱:
- 根據待測材料的標準要求,設定料筒溫度。
- 清潔料筒、活塞桿和口模。安裝好口模。
- 開啟加熱,使設備充分預熱至設定溫度并穩定(通常需要15-30分鐘以上)。
- 將活塞桿放入料筒預熱至少5分鐘。
- 裝料 (Charging):
- 取出預熱好的活塞桿。
- 迅速將規定量的試樣(粒料或粉料)通過加料漏斗一次性加入料筒。
- 立即重新插入活塞桿。
- 在1分鐘內(或標準規定時間內)在活塞桿頂部加上選定的負荷砝碼。
- 試樣在料筒中開始受熱熔融。
- 熔融與預擠出:
- 讓試樣在負荷作用下熔融并開始向下流動?;钊麠U會逐漸下降。
- 當活塞桿下移至接近起始測量位置(通常是距離頂部某個固定標記處),或擠出料條出現時,用切割刀切去最初擠出的料條(這部分可能含有氣泡或未完全熔融的物料)。
- 正式測量:
- 切割稱重法 (MFR):
- 當活塞桿上的參考標記達到起始位置時開始計時。
- 用切割裝置在設定的時間間隔(或根據活塞桿下降速度手動切割)切取擠出的料條。
- 收集并準確稱量在連續時間段內(非累計)切取的所有料條的總質量。
- 活塞位移測量法 (MVR):
* 使用配備位移傳感器的儀器。
* 當活塞桿上的參考標記達到起始位置時開始計時。
* 精確測量活塞桿在設定的時間間隔內下降的距離。
* 或者,測量活塞桿下降一段標準距離所需的時間。
- 切割稱重法 (MFR):
- 計算:
- MFR計算:
MFR (g/10 min) = (切取樣條總質量 (g) * 600秒) / 實際切割時間 (秒)
- MVR計算 (位移法):
MVR (cm³/10 min) = (活塞桿橫截面積 (cm²) * 活塞位移 (cm) * 600秒) / 測量時間 (秒)
- MFR與MVR換算:
MFR = MVR * ρ
(ρ為測試溫度下材料的熔體密度,單位g/cm³。通常需要實驗測定或查表估算)。
- MFR計算:
- 重復與報告: 通常需要測試多個試樣(如2-3次),報告平均值。報告中必須清晰注明測試標準、溫度、負荷、預處理條件及結果。
熔流測試的核心價值與應用
- 材料質量控制與一致性保證: 這是熔流測試最普遍的應用。同一牌號的材料,其MFR/MVR值應穩定在供應商提供的規格范圍內。批次間或不同來源材料的MFR/MVR值出現顯著波動,往往預示著材料分子量分布、添加劑含量或降解程度發生了變化,可能直接影響后續加工性能和最終制品質量。
- 加工性能評估:
- 高MFR/MVR值: 通常意味著材料流動性好,分子量相對較低或分子鏈更易滑移。這有利于薄壁制品充模、復雜結構的填充、以及降低注塑壓力或擠出機背壓。但也可能意味著材料強度、韌性相對較低。
- 低MFR/MVR值: 通常意味著材料流動性差,分子量較高或分子鏈纏結度高。這可能導致充模困難、產生熔接痕、需要更高的加工溫度和壓力。但其優點是制品的力學強度、耐熱性、抗蠕變性等通常更好。
- 材料篩選與選型: 在產品設計初期,根據目標制品的結構復雜度、壁厚、尺寸精度要求以及預期的加工方式(注塑、擠出、吹塑等),工程師會參考不同牌號材料的MFR/MVR值范圍進行初步篩選。例如,薄壁注塑件通常選用高流動性的材料(高MFR),而大型厚壁結構件或需要高強度的制品可能選用流動性適中或較低的材料。
- 分子量變化的指示器: 在聚合物合成或回收料應用中,MFR/MVR是監測材料分子量變化(特別是平均分子量)的便捷手段。分子量降低(如降解)通常導致MFR升高;分子量增加(如過度交聯)則導致MFR降低。這對于評估材料的穩定性、回收料的性能衰減至關重要。
- 研究與開發: 在新型材料配方開發、共混改性、添加劑(如潤滑劑、增塑劑、填料)影響評估等研究中,熔流測試是快速表征配方變化對材料流動特性影響的有效工具。
解讀數據:關鍵考量因素
熔流測試結果雖然簡單直觀,但解讀時需格外謹慎:
- 非牛頓流體行為: 絕大多數高分子熔體屬于“剪切變稀”的非牛頓流體。熔流測試僅在一個非常有限的、相對較低的剪切速率范圍(通常約10s?¹量級)內測量流動性。材料的實際加工過程(如注塑、高速擠出)往往涉及高得多的剪切速率(可達1000s?¹以上甚至更高),其流動行為可能與熔流測試結果有顯著差異。高剪切下材料的粘度可能遠低于熔流測試所反映的粘度。
- 測試條件依賴性: MFR/MVR值高度依賴于測試選用的溫度和負荷。必須同時報告測試條件(如190°C/2.16kg, 230°C/3.8kg)! 不同條件下測得的值不能直接比較。選擇條件應盡量模擬材料的目標加工條件。
- 分子量分布的影響: MFR主要反映材料的平均分子量信息,但對分子量分布的寬度不敏感。兩種分子量平均值相同但分布寬度不同的材料,其加工行為(如熔體強度、彈性)可能有很大不同,但MFR值可能相近。
- 材料結構與添加劑: 共聚物結構、支化度、填料類型與含量、增強纖維、增塑劑、潤滑劑、顏料等都會顯著影響熔體的流動行為,進而影響MFR/MVR值。不能孤立地看待MFR值。
- 測試局限性: 熔流測試提供的是單一、低剪切速率下的流動性指標。它不能完全表征材料復雜的流變行為(如粘彈性、拉伸粘度、熔體破裂傾向等)。對于要求嚴格的加工或復雜應用,通常需要更全面的流變學測試(如毛細管流變、旋轉流變)。
:不可或缺的基礎工具
盡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熔體流動速率(MFR/MVR)測試因其設備相對簡單、操作便捷、成本低廉、標準化程度高且結果與加工性能具有良好相關性,已成為高分子材料工業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檢測手段之一。它是材料供應商質量控制、制品加工商來料檢驗、產品研發工程師選材、以及工藝工程師調校加工參數時不可或缺的基礎工具。
理解其原理、嚴格遵守測試標準、正確解讀數據并結合材料其他性能及實際加工條件進行綜合分析,是充分發揮熔流測試價值、有效指導生產實踐和產品研發的關鍵。它如同一個靈敏的“流動溫度計”,持續為塑料工業的質量鏈條提供著重要的基礎數據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