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滯測試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yè)、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fā)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深入解析磁滯測試:材料磁性行為的核心評估手段
引言:鐵磁材料的關鍵特性
在電氣工程、電子設備和能量轉換等領域,鐵磁材料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這類材料(如各類電工鋼、鐵氧體、稀土永磁體等)區(qū)別于其他物質的核心特征在于其特殊的磁化行為——磁滯現象。準確測量和理解材料的磁滯特性,對于器件設計、性能優(yōu)化和材料研發(fā)具有決定性意義。磁滯測試正是揭示材料內在磁性奧秘的核心實驗方法。
磁滯現象的本質:不可逆的磁化歷程
當鐵磁材料置于外加磁場(H)中時,其內部的磁疇結構會發(fā)生變化,產生磁感應強度(B)。然而,B的變化并非即時跟隨H的改變而同步線性變化,而是呈現出滯后性:
- 起始磁化曲線: 從完全退磁狀態(tài)開始,隨著H增大,B沿一條特定曲線上升至飽和點。
- 飽和與剩磁: 飽和后,即使降低H至零,B并不歸零,而是保留一個值稱為剩磁感應強度(Br),體現了材料的“記憶”能力。
- 矯頑力: 要使B降為零,必須施加一個反向的磁場強度,稱為矯頑力(Hc) ,反映了材料抵抗退磁的能力。
- 磁滯回線: 當外加磁場H在正負最大值間周期性變化時,B-H關系描繪出一個閉合的、通常近似菱形的曲線,即磁滯回線。該回線直觀地展示了磁化過程的不可逆性及能量損耗。
磁滯測試的核心目標與意義
磁滯測試旨在精確測量和描繪材料的磁滯回線,并從中提取關鍵參數:
- 飽和磁感應強度(Bs): 材料所能達到的最大磁化強度。
- 剩磁感應強度(Br): 去除外磁場后剩余的磁化強度。
- 矯頑力(Hc): 使磁化強度歸零所需的反向磁場強度。Hc的高低是區(qū)分軟磁(低Hc)和硬磁(高Hc)材料的關鍵依據。
- 磁滯損耗(Wh): 磁化過程中因磁疇摩擦、不可逆轉向等消耗的能量,正比于磁滯回線所包圍的面積。這對評估變壓器、電機鐵芯的效率至關重要。
- 起始磁導率(μi)與最大磁導率(μm): 反映材料在弱場或特定場強下的導磁能力。
磁滯測試的常用方法
根據被測樣品形態(tài)、所需精度和應用場景,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
閉路(環(huán)樣)法:
- 原理: 將被測材料制成環(huán)形、方圈或愛潑斯坦方圈試樣,其上均勻纏繞勵磁線圈(初級)和感應電壓測量線圈(次級),構成閉合磁路。
- 優(yōu)點: 磁路閉合,漏磁小,磁場相對均勻,測試精度高,尤其適用于測量軟磁材料的直流(DC)或準靜態(tài)磁性能及磁滯損耗。
- 設備: 包括直流穩(wěn)流源(或函數發(fā)生器+功率放大器)、高精度積分器(或磁通計)、磁場強度(H)和磁感應強度(B)信號傳感器、數據采集與分析系統(B-H分析儀)。
- 測試過程: 通過初級線圈施加可控電流產生H場,次級線圈感應電壓經積分得到B信號。系統同步采集H和B信號描繪回線。
-
開路法:
- 原理: 對棒狀、片狀等無法形成閉合磁路的樣品(常見于永磁材料),利用亥姆霍茲線圈或特定探頭在樣品表面或近場測量磁場。
- 挑戰(zhàn): 存在顯著的退磁場效應,導致測得的磁場不等于材料內部真實磁場(Hi),需要修正(Hi = H_applied - N*M,N為退磁因子,M為磁化強度)。
- 儀器: 振動樣品磁強計(VSM)、超導量子干涉器件磁強計(SQUID)、脈沖磁強計(PFM)等。VSM最為常用,通過樣品在探測線圈中振動產生感應信號反推磁矩。
- 應用: 主要用于測量永磁材料的退磁曲線、最大磁能積((BH)max)及高溫穩(wěn)定性等。
-
動態(tài)磁滯測試:
- 需求: 許多應用(如開關電源變壓器、高頻電感)中材料工作在交變磁場下,需要測試其在不同頻率(f)、磁通密度(B)和溫度(T)下的動態(tài)磁滯回線和損耗。
- 方法: 常在環(huán)樣法基礎上進行。勵磁源需能提供高頻正弦或非正弦電流波形。
- 測量內容: 除基本磁滯參數外,更關注總鐵損(Ptot),包含磁滯損耗(Ph)、渦流損耗(Pe)和剩余損耗(Pr)。Ptot通常直接通過測量勵磁功率或采用瓦特計法獲得。
- 標準: 愛潑斯坦方圈法和單片測試器法是測量電工鋼片鐵損的標準方法(如IEC 60404系列標準)。
磁滯測試的關鍵設備要素
無論采用何種方法,一套典型的磁滯測試系統通常包含:
- 勵磁源: 提供精確可控的磁場(直流、交流或脈沖)。
- 磁場(H)傳感: 霍爾探頭(直接測量氣隙或表面H)、羅氏線圈(測量電流換算H)或測量線圈(感應dB/dt需積分得B,間接用于H計算)。
- 磁感應(B)傳感: 纏繞在樣品上的探測線圈(感應dB/dt,經電子積分器得到B)。
- 信號采集與處理單元: 高精度數據采集卡或專用B-H分析儀,同步采集H和B信號,實時計算并繪制磁滯回線,提取各項參數。
- 輔助設備: 溫控裝置(高溫爐、低溫恒溫器)、樣品架、屏蔽設施(減少環(huán)境干擾)等。
磁滯測試的核心應用領域
- 磁性材料研發(fā)與品控: 評估新材料配方、熱處理工藝、涂層效果等對磁性能(Bs, Br, Hc, μ)的影響;出廠產品合格性判定。
- 電力設備設計與優(yōu)化: 準確獲取變壓器、電機、電抗器鐵芯材料的B-H曲線和損耗數據,是計算空載電流、鐵損、效率、溫升的核心輸入。
- 永磁器件應用: 精確測量永磁體的退磁曲線、Hc、Br、(BH)max及溫度系數,確保其在電機、揚聲器、傳感器等器件中的穩(wěn)定工作點與抗退磁能力。
- 磁記錄與傳感器: 評估磁記錄介質(高Hc)、磁頭材料(高Bs, 高μ)和磁敏元件的特性。
- 基礎科學研究: 研究材料的磁化機制、相變行為、微觀結構與宏觀磁性能的關聯。
:理解材料磁性的基石
磁滯測試是揭開鐵磁材料內在磁性奧秘的關鍵技術手段。通過精確描繪磁滯回線并提取飽和磁感應強度、剩磁、矯頑力、磁導率、磁滯損耗等核心參數,它為材料的性能評估、器件設計與優(yōu)化、失效分析以及新材料的探索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科學依據。選擇合適的測試方法(閉路/開路/動態(tài))和齊全可靠的測試設備,是獲得準確、可比、有指導意義結果的基礎。隨著材料科學和電子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對磁滯特性的深入理解和精確測量將始終是技術創(chuàng)新的重要驅動力。

